鼎视科技:用智能可穿戴设备解放双手

字号:

2018-02-14来源:中国工业报作者:杨明

  记者 杨明

  尽管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种相似的智能眼镜,但鼎视科技CEO田海仍然非常认真地向记者介绍他的团队正在研发的主打产品。他试图让更多的人理解,这款智能眼镜的背后,是一个更加具有投资价值的云监测管理平台。

  用眼睛进行搜索操控的一个智能硬件

  田海是一位具有丰富海外经验的创业者,近年来在得知国内创投氛围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决定回国进一步拓展他的事业。

  据田海介绍,他们现在研发和生产的这款智能眼镜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目式,一种是双目式。第一个特点是解放双手,就是适用于移动性强,而且双手需要用来进行其他操作。第二个就是第一视角的摄像头是在眼镜的旁边,所以它可以反映佩戴者的视角。这两个点是智能眼镜主要的特征。

  所谓的特点也应该是产品的最大卖点。对此,记者尝试着使用了一下,尽管不太熟练,但用眼睛来进行搜索和控制的智能眼镜还确实头一次见到,比较新奇。

  田海表示,他们的研发目标首先就是要做人机交互系统,因为智能眼镜是没有触摸屏的,所以需要通过语音控制,或者通过手势控制,包括头部控制,各种人机交互才能比较流畅,并最终实现解放双手的梦想。

  当然,他和他的团队,还有另外一个目标。“智能眼镜作为一个端,它肯定是需要大量的云计算的能力,比如像人脸识别的引擎,像图片识别、AR识别的引擎,这种引擎全都是需要云端配合的,所以它是一个应用端到云的解决方案”。

  田海认为,他们所打造的正是一个基于智能眼镜的云协同管理的平台。“我们的生态模式,是从底层的交互一直到应用,再到云端,就像一个齿轮一样,它们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可穿戴设备正在逐渐应用于生产制造业

  据田海介绍,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最底层是人机交互,上面做一些增强显示,远程视频协助,GIS图像识别之类的应用,但是这些应用,很多引擎、存储、大数据的分析,还有远程视频通讯的平台都是在云端。鼎视科技的发展方向首先是结合硬件的生态平台,跨硬件的生态平台,因为不光是智能眼镜,有移动终端,包括现在手机拍的,PC都可能是里面的一个端口,到最后尽量能形成下一代的流量入口。

  “我们现在做的云端的管理,管控的平台,比如它有一些视频管理、用户管理,包括推送程视频协助。还有里面其中的一个功能,就是在工业制造或者是维修领域,能够跟IOT联合起来,传到云端,去做一个整体的可视化的展示”,田海说道。

  一款硬件产品的市场化关键还是在是否有好的应用场景。据了解,目前来讲智能眼镜主要可以应用于工业制造、检修和执法上的应用。

  如在智慧工厂,正常的维修保养条件下,现场人员可能有不熟悉的情况,那么工人可以通过智能眼镜呼叫后台的远程专家的协助,远程专家就不用跑到现场进行检查和诊断。这样,作为现场的操作人员或者维修人员双手,就可以解放出来做动作或者做处置,而技术专家看到的画面就是操作人员能看到的画面。专家可以做后台,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给它划一些框,让操作人员看这个部分,或者传输一些文字或者视频的电子手册,而且如果不是这个专家系统,本身智能眼镜这个屏幕上也可能显示一些维修的整体的电子手册的视频,这可以很直观的就让工人按照相应指令去做维修或者做这个步骤。

  田海介绍到,这种远程视频,不光在维修上,在生产或者在制造线上都可以很方便的呼叫远程支援。在执法上,现在公安部门的执法,结合云端连接公安系统的逃犯库,连接上之后可以做人脸识别,可以做人和身份证匹配的检查,还可以做车牌识别。

  此外,在物流领域也是同样,智能眼镜作为一个智能终端,它不是只有一个功能,就像在手机也会装很多的应用,实际上这种应用它会有一系列的工作。如可以进行物流扫码,普通员工不再用专业的手持式的扫码枪来进行扫码了,还有任务分配,包括导航,包括了解货品在哪个仓库的第几个货架,再从第几个位置拿什么东西,它会给你一些引导和指示,包括到了货架进行确认拿了什么东西,因为这些场景都需要双手做不同工作的,能够尽量把双手解放出来。

  现在,鼎视科技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在逐步打开区域市场,但未来的应用场景不可小觑。试想,未来在一个现代化的制造业生产线上,工人们上班戴着工牌,通过扫码或者做一个人脸识别,就能知道一天的工作进度安排,然后再通过这个工单,可以马上派单任务,电子的派发任务显示在可穿戴设备的屏幕上,每一项工作内容也都可以有电子手册,有远程协助等等功能。可以说生产制造的智能时代正在加速走来。

延伸阅读
13.7K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