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国企改革难在哪:不清楚到底谁为企业负责

字号:

2017-06-30来源:搜狐财经作者:闫小青

  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特别报道

  闫小青 发自大连

  “国字号的未来”无疑是达沃斯论坛议程第二天的最大亮点,这是2017年备受关注的经济议题之一。

  从今年年初开始,关于国企改革的新闻就此起彼伏。国有企业面临多种不利因素,包括建筑热潮消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贸易萎缩等。

  6月28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国强,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等嘉宾以“‘国字号’企业出路何在?”为主题,各抒己见,充分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1.首先要解决到底谁要对企业本身负责

  在会议开始之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国强率先发言说,憧憬明天,就要看清现实。从新中国解放到现在,国有企业的历史都不长。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企业都是国企。随着开放的进程推进,其他企业越来越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形成国企、民营、外资共同发展、共同壮大的状况。

  马国强坦言,“我们社会负担比较重,用人比较多,这些现在都在改革,通过这样的一些把效率提高以后,让他才能真正到国际市场上,“一带一路”也好,国际化也好,才能去同台竞争。”

  因此,马国强认为这一次国企改革就是要把过多的功能去掉,首先界定功能。国企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益类,一次是商业类,央企界定为公益性企业的少之又少。“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分类,使得国企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更好地聚焦主业。”马国强说,以宝武钢铁为例,职工家属宿舍的“三供一业”、幼儿园、学校、医院,在这一轮改革中都要还给适合的企业去办。宝武集团就是要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实现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表示,对国企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到底谁要对企业本身负责。他提到,现在不少运行的机制本身并无问题,包括现在推行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开等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监管变的有效。

  “监管的核心在于有效,而不在于复杂,现在的问题是复杂有余,有效不足。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到底是谁对企业负责,如何给企业操盘手赋予强烈的使命感,如何赋能赋权,才是最重要的。”徐井宏认为,国有企业其实某种角度是由股东性质界定的,国有企业也是分类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使命。国有企业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谁要对国有资产负责,是运营团队还是董事会。

  “本轮国有企业改革要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给运营操盘的人赋能赋权,让他有使命感。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首先是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律,要与市场机制吻合。如果都做好了,国有企业会有很多优势。”徐井宏说。

  扭转效率低下需要引进好的机制

  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与会的几位嘉宾在发言中也谈到了国企混改这个时下最热的话题。

  徐井宏坦言,国企在运营效率上确实不如民企。与会嘉宾就如何实现突破展开讨论。

  “国企改革第一是要做体制变革的推动,现在的混改是特别好的方向。”徐井宏认为混改是需要一下几个方面的机制改进。首先,当下推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仅仅是引入资本,还应该引入更加有效的机制,引进市场人才作为企业的领军人物,也就是说,在引进资本的同时,引进机制和人才。其次,在监管层面,实行以审计为手段的监督机制。通过内审,审计企业行为是否合法合规行,又因为混改最容易发生关联交易,还需要审计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同时对品牌进行保护。第三,推进考核及激励机制,要推进以增量为原则,让运营机制和企业股东层共同受益的机制。

  针对引进机制的问题,马国强介绍说,从体制机制上说,国务院国资委从2004年开始推动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治理。就宝武集团而言,外部董事超过一半,来自于香港、美国、新加坡的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务院国资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解决股东对企业干预过多,现大来看改革是高效的。

  “混改是解决国有企业所存在问题的方案之一,这次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多是体现在体制机制上,而不是在资本上。”马国强说,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去除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病,例如决策科学性不够,用人多,社会负担重。通过改革把效率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到国际市场去竞争。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混合,也能改善公司的治理。

  此外,马国强分享了宝武钢在分享机制方面的运行进展,通过绩效年薪之外增量利润的分享,实现去除国有企业决策可能科学性不够等弊病。

  一带一路是绝佳机会

  “一带一路”已经上升为国家策略,国有企业必将面临更多的国际化竞争,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的经济体也将给国有企业带来新鲜的经验和思路。

  与会嘉宾就“一带一路”是否是国企改革的新机会各自发表意见。

  “‘一带一路’对于国企改革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这是毋庸置疑的。”通用电气全球副总裁刘凤鸣介绍通用电气在和央企打交道的经历和更多可能性。

  刘凤鸣提到,通用电气前两个月和国内一家EPC到欧洲一些地方做路演,除了推广我们中国的技术,通用电气的技术,也为当地项目提供融资。

  刘凤鸣认为全新的合作方式,为国企、央企提供新的合作的平台和全新的机会,“我们在中国的客户85%以上都是国企,更多的是央企”,她认为和国企一道走出去会是好的机会,双方形成互补,“其实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马国强也认为,“一带一路”对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全球都是机会。“一带一路”已经纳入国家战略,宝武集团作为中央企业责无旁贷。中国铁矿资源贫乏,作为钢铁企业,我们应该是在矿山投资上走出去。产品市场也需要走出去,与先进产能的合作也是下一步要做的。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钢材的需求秀大,“一带一路”是很多钢铁企业而言意味着机会。

  “如果国企要走出去,很多管理层的本土化是必须的,中央企业聘用外方总经理当然不能只拿30万年薪。市场化的薪酬必须要形成鲶鱼效应,一旦有了先例,其他改革的推进就会更快。”马国强说,而这也会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对国企改革也会形成促进作用革。

  广州基金总经理、城发基金董事长林旭初同样认为,“一带一路”是非常好的机会。

  他介绍,城发基金作为全资国有企业正在积极参与国内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推动,希望此项业务开拓到国外去。

  林旭初解释,“一带一路”有相当大的内含,基础设施是很重要的一块。我们从投资的角度考虑,会和央企,外资进行合作,把握基础设施的投资机会,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

延伸阅读
13.7K